每周动态 | 乡村振兴(2019.02.25-2019.03.03)
一、政策动态
(一)《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发布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国家标准。
该标准紧扣《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中的建设要求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计算方法等通用方法,以便 更好地引导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还老百姓绿水青山。
标准在内容编制上,将美丽乡村建设评价重点放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内容方面,有利于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方向前进;除对硬件建设提出要求外,还对设施管理、维护、经费,人员配制等App方面提出要求;注重以人为本,将编制规划村民参与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的一个加强项,规定群众满意度权重不低于10%;在确定定量评价指标时,还考虑了全国各地的水平差异。
(二)农业农村部部署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2019年中央1号文件实施要求,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引领全国农田建设工作,日前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全国规划》)编制工作,并正式印发《关于做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统筹部署各地规划编制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农田建设的系列部署要求上来,加强部省协调联动,加快本地区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要结合“两区”划定和建设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深入分析本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发展潜力,对接本省(区、市)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同步启动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及时引导市、县分别编制建设规划,加快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衔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
(一)民进中央提案:建议赋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完整的用益物权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北京召开,民进中央向本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46件,其中包括《关于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提案》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土地是最重要的原始资 源之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首先应在土地资源配置中体现出来。
为此,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对我国土地制度进行如下改革:
1强调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建议对《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做出如下修改:
一是“草案”第四条指出,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建议将此条修改为:“国家实行国土资源市场配置制度,以充分、高效地利用国土资源。”另增一款“国家设立国土资源宏观调控及微观管制制度,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管理。”
二是“草案”强调要“明确土地用途”“确定每块土地用途”。建议改为:“市县、乡镇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分区规划,根据上级政府的国土空间规划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制定各类分区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明确区内禁止或限制的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利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之外的空间由市场配置。”
三是“草案”对市场准入条件作了严格限制。建议除“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外,还应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只要不侵占公共设施、基础建设用地和必不可少的生态用地,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均应允许入市。
2严格根据公共利益需要限定征地范围
一是建议明确公共利益的界定范围。无论是采用定义法,还是采用列举法,抑或两种方法并用,都应在涉及征地制度的条款中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凡被认可的公共利益,都应直接纳入相关条款的规定中,不建议出现“成片开发建设需要”“其他情形”等模糊界定。
二是建议坚持公益性征地原则。若笼统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列入公共利益需要,则易导致政府的征地行为和征地范围扩大到相关诸多领域,从而引起社会争议。因此,建议严格按照宪法确定的公益性征地原则,缩小征地范围。
三是建议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对于城市建设中的非公益性用地,要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使广大农民平等地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即使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农村集体的土地,也要对失地农民给予合理补偿。
3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一是强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保障其所有制成员户有所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初始成员每户可无偿获得一处宅基地,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一宅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的权利。
二是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分区规划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中对于村民超过一处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有偿使用费通过拍卖确定,拍卖收入用于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三是赋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完整的用益物权,可用于抵押、担保,并可以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和外部出租、转让。农村目前闲置的宅基地大约3000万亩,相对于全国城镇住宅用地的总和,若通过增减挂钩使这些闲置的宅基地转换成城市建设用地,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房地产价格,降低农民工进城落户的门槛,而且有助于提高居民其他消费需求。
2019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学问和风土人情相协调。为此,陈锡文教授从两方面论述充分发挥乡村传承优秀传统学问的功能。
1深入发掘我国乡村的传统学问中的三大要素,即理念、常识、制度
一是现在的“具象”活动没能很好地体现出仪式背后的学问含义。对农村的传统学问,重要的不是去还原它的表象,而是要挖掘这些表象所要传递的理念,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是农村学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其传递着大量的人文、科学常识。能够长久传承的常识,都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对事物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如:二十四节气,就是科学常识通过学问在进行历史的传承,如果没有这种传承,大家的农耕文明就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三是传统学问中还有一大要素就是制度。直到今天,传统学问里仍有很多制度性的东西是值得大家借鉴的。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应对经济危机时实行的“无追索权贷款”农业政策,就是从中国古代的常平仓制度中得到的启发。
2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好国家、民族永续发展的根脉
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学问,要从更深层次的理念、常识和制度中去作思考,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表象的模仿。现在很多传统学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消失,如果不去找很可能就找不回来。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在乡村才能发掘出植根于悠久历史农耕文明土壤之中的中华文明的基因。
一是首先必须强调规划引领。而乡村振兴的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发挥乡村的功能来展开,以确保乡村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是其次是必须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要健全对农业的支撑保护体系,更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
三是再次是必须调动农民作为乡村振兴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和经济利益,敬重农民的自主选择,使乡村振兴成为农民建设自身美好家园的过程。
三、地方实践
(一)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十大榜样名单发布
从无路中闯出新路,于艰难处求得发展,“先锋”之谓也。自2018年起,农民日报启动“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宣传推介活动,吹响了全国乡村振兴先锋典型的集结号。无论是“大且强”的县、乡、村等区域性主体,还是“小而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项目实施综合主体,只要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独特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都可以登上先锋榜一展风采。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的创立,对于树立乡村振兴典型、为其他地区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借鉴、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等,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018中国乡村振兴先锋榜十大榜样名单
1.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通过市场化改革推进乡村振兴;
2.四川省丹棱县:“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新机制;
3.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建馆修志”推进乡村学问振兴;
4.湖北省嘉鱼县官桥村八组:“一组带多组,一村带多村”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5.广东省佛山市南庄村:主动求变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本;
6.河南省孟津县凤凰山田园综合体:“万亩荒山”建成农民致富“金山”;
7.吉林省长春市鹿乡特色小镇:“产业生态”融合走出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
8.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乡村善治引领文明新风尚;
9.上海市崇明区:“生态立岛”诠释农业绿色发展新理念;
10.浙江兰溪梅江镇金恪现代农业产业园:社会资本进军现代农业的乡村振兴实践。
从郫都区战旗村党建引领农村改革,到崇州市竹艺村创新阐释乡村组织振兴的新形态;从蒲江县明月村探索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到大邑县“幸福公社”探索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市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成都实际、具有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1党建引领 铸造乡村振兴“火车头”
战旗村党总支“三问三亮”工作法已经在全市广泛推行。为规范村级党组织运行,还制定了《村级党组织运行规则》,持续开展“三分类三升级”。三年来,共规范83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开展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集中攻坚和示范建设行动,2018年在全市培育示范村(社区)117个,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扩大新型领域党的覆盖,全面推行“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模式,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分别达90%、100%。
2引进+培育 建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本月12日,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在郫都区战旗村揭牌,这标志着致力面向全国培养乡村振兴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基地正式启动。此外,还有宝山村庄发展学院、成都川西林盘培训学院等。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经开办“微党校”5891所、农民夜校2714所,持续提升“三农”工作干部人才能力素质。与此同时,成都市还注重孵化培育村社干部,通过实施“百镇千村头雁孵化工程”和“千村万人村(社区)后备干部孵化行动”,动态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1.5万多人;实施村(社区)干部队伍“精准提能”行动,选派优秀村(社区)干部到先发地区、先进企业挂职锻炼。
3创新模式 “幸福”样板全国推广
幸福公社目前已创建了三大创客平台:成都农业创客中心、成都乡村文创创新产业中心和社员众创平台。通过搭建一个全国性的创客平台,辅以项目和培训等方式,让创客们在大邑县扎根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设计+文创+农创”的品牌孵化模式,辐射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充分发挥人才常识和技能优势,开办工艺、餐饮、客栈等各类经营主体30余个,带动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目前,已成功孵化企业48家、团队16家、农产品30余个,实现年销售额逾1000万元。
幸福公社还通过创新组织联建,打破了“一村一支部”的传统模式,整合全社32名党员与分水小区党支部组建社区党委。共同成立旅游开发企业,按照6:4的比例实行村、企收益分配,促进“公社”创业团队自我造血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解决300余人就业,吸引返乡人才创业500余人次,年增收200余万元,带动了社区居民同增收共致富。
?本栏目稿件来源: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资讯网-农民日报 中国农业资讯网 成都晚报 澎湃资讯 北京日报
?本栏目稿件整理:申云雷 编辑:林家镁 审核:慕卫东
- 上一篇:每周动态 | 乡村振兴(2019.3.4-2019.3.10 2019/3/13
- 下一篇:活动 | 你好,女神!w88win优德中文版致敬充满力量和独立品质的当代女 201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