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10.17-10.23)
一、自然资源政策百问丨耕地保护两个“平衡”是什么?
文章来源:厅耕保处、法规处
近阶段,一系列部、省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促进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建设,助力浙江经济稳进提质。浙江是全国陆域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人多地少,“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总量少,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自国家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来,浙江省加大补充耕地力度,连续22年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保障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 阅读原文
一、对我国构建矿山生态修复制度的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本文编辑:侯冰 等
矿山生态修复制度是修复实践与管理的保障。近年来,我国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制度不断完善,但对于构建矿山生态修复制度,当前相关法律仍存在一定障碍。现行制度还存在如生态修复清账机制、二合一方案编报制度、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等实行不顺畅,背景调查与对照监测制度、矿山生态替代修复制度等的建立仍缺少依据或支撑,以及法律责任约束力不足等缺陷。建议通过加快修法立法及标准制修订,并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与实施监督、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管理、生态本底背景调查与监测、终身责任追究、替代修复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制度体系。
? 阅读原文
二、“大食物观”背景下耕地用途管制的新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土地科学
本文编辑: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柯新利 朱梦珂
严格的耕地用途管制有效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对保障人民“吃得饱”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人民群众食物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显著升级,逐渐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在此基础上“大食物观”理念应运而生。作为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的进一步延伸,“大食物观”理念有效回应了居民食物消费营养化、来源多样化、品类多元化的需求,但也对耕地用途管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大食物观”背景下,耕地用途管制要通过合理拓展耕地管控内涵、优化调控机制和发挥科技优势来满足“大食物观”背景下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 阅读原文
三、筑乡村振兴“耕”基,新国标下高标准农田这样建!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立足新发展阶段,依托规划和标准,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本文结合多年实践,基于文旅乡融合发展思维,围绕现代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对高标准有机农田进行产能指标改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人居环境整治等尝试,探索推出了“整县全域旅游+县域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模式,并扎根山西省长子县,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整县推进绿色生态农业,打造“一村一品”有机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示范基地,从顶层规划到落地实施,孵化出“绿维长子模式”,该模式是对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的一种创新探索。
? 阅读原文
一、全球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经典案例
文章来源:讲道理的地动翼
目前,在国内外针对矿山改造的成功案例很多,综合其不同功能与特性,主要有以下7种类型:生态恢复类、博物资源利用类、旅游开发类、复垦造田类、引水造湖类、垃圾处理厂类、仓储类。
由于国外城镇基础建设起步较早,采石场的生态环境问题发生较早,也较为严重,因此对采石场生态恢复的研究与实践相应也更为深入。近年来,国内对废弃采石场的恢复治理工作研究和探索的实践不断涌现。
? 阅读原文
? 来源:浙江自然资源、生态修复网、绿维农旅融合与村庄规划、自然资源课堂
- 上一篇:行业动态 | 大湾区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09.30-1 2022/11/4
- 下一篇:行业动态 | 空间规划(10.17-10.23) 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