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 广州市住房保障再降门槛;深圳含住宅更新项目均须配置幼儿园;深圳拟出台措施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土地市场进入“磨合期”

探寻行业脉搏,梳理最新动态,
多维度为您呈现行业发展态势。
今日看点
广州市住房保障再降门槛;深圳市含住宅更新项目均须配置幼儿园;深圳市拟出台措施加大外资引进力度;全国土地市场进入量价调整“磨合期”;农村土地市场再放开些,也乱不起来……
广州市住房保障再降门槛
9月21日,广州市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户籍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在此前“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拓宽了户籍家庭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广州户籍的3口之家,申请公租房的收入标准线额,将从现阶段的29434元/年,提高到35660元/年,提高6226元。比上个月“征求意见稿”中的“33300元/年”还提高了2360元。这意味着更多“临界”中低收入户籍家庭符合标准,从而获得了申请资格。
深圳含住宅更新项目均须配置幼儿园
9月25日,《深圳市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正式发布实施。《技术规定》提出更新工作的目标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型。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技术规定》提出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要求,规定所有含住宅的更新项目均应配置幼(托)儿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要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组合设置,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提供空间保障。
深圳拟出台措施加大外资引进力度
9月20日,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在官网公布《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的若干措施(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并在10月10日前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深圳市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加强财政资金支撑和用地保障,外籍特定人才纳入“优粤卡”服务对象,持有人及其配偶在住房、教育等领域,享受企业所在地居民同等待遇。
降低外资准入门槛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相关负责人先容,本次修订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新增了多项措施。比如,支撑外商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等11个开放领域设立外商独资企业,放宽设立银行、券商、保险企业等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支撑在深圳工作的外国自然人投资者开立A股账户。深圳还将充分发挥CEPA协议作用,将前海打造成服务业吸引外资的高地。
精准扩大招商合作
《若干措施》称,深圳将大力引进各类总部项目。结合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加大对全球性跨国企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促进力度,紧密围绕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产业,开展针对性强的招商活动,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另外,深圳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根据《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加快河套片区深港合作开发,以创新和科技为主轴,充分发挥福田、皇岗双口岸优势,建设重点科研合作基地,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
财政支撑保障用地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表示,本次修订新增章节,提出对于年实际投资超过5000万美金的新设项目和超过3000万美金的增资项目进行配套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总部项目按照财政贡献予以奖励。上述新设、增资及总部项目,最高奖励均为1亿元。
在用地方面,深圳拟加强制造业外资项目用地保障。比如,对实际投资金额超过10亿元的制造业外商投资项目用地,全市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并且,支撑外商投资企业开展“三旧”改造,名下存量建设用地符合相应条件,用地行为发生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的,允许其纳入改造范围。对外商投资深圳市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全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
强化人才激励措施
《若干措施》表示,外商投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外资跨国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外资研发机构的高层次研发人才以及高价值国际发明专利发明人、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专家和获奖选手、外商投资企业聘用的港澳台特殊人才纳为“优粤卡”服务对象。逐步扩大“优粤卡”在深圳可作为身份证明使用的领域。“优粤卡”持有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与企业所在地户籍居民同等享受当地人才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政策待遇。并且,回国后在外资研发机构工作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直接认定高级职称。支撑外籍大学生在广东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对持有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人员在广东创办科技型企业,给予中国籍公民同等待遇。
全国土地市场进入量价调整“磨合期”
下半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高单价、高溢价占比趋于低位,土地市场迎来平稳理性的下半场。机构数据显示,8月土地市场交易量再创年内新高,同时成交均价、溢价率等指标持续走低。价格方面,月内三四线城市成交金额占比有所下降,一二线城市交易规模虽有所增加,但平均价格均环比回落。
总体来看,8月重点地块成交热度大幅下降。月内,土地市场整体以量涨价跌的走势运行,各能级的土地成交价格均有回落,企业拿地态度趋于谨慎,政府方面也有多个省市进一步加强了土地侧的供给力度,在政府和企业的双方作用下,土地市场进入“磨合期”。克而瑞方面预计,接下来土地市场成交规模仍将维持高位。随着政府与企业在土地价格方面进一步磨合,未来重点城市流拍率会有所回落。但是受市场预期趋平、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地方政府增加土地供应等因素影响,土地市场会迎来更加平稳、理性的下半场。
农村土地市场再放开些,也乱不起来
近日,在第三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关于放活农村土地市场、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的讲演,引发舆论关注。
看待新时期土地问题,不能墨守成规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领域的规模化发展与我国城市化进程是适应的。我国农业用地的经营权多年前就可以流转,并未出现明显的土地兼并问题。
保护耕地与放活建设用地,可以并行不悖
从我国土地资源情况看,将25亿-30亿亩连片土地划入农业保护区,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可以把数倍于现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土地作为城市拓展区,允许用地主体根据基本法规与利益诱导选择地块建设。为此,在一定程度上要用基本法规替代政府土地利用规划。
提升农民利益,根本在改善农民进城条件
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多个层面的二元结构,其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市场没有打通,以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城市。逐步降低城市房价,改善劳动市场,建立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形成城乡劳动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这是提升农民福祉的根本之道。
?本栏目稿件整理:林家镁 编辑:林家镁 审核:陈凯
- 上一篇:会议|云安区、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云浮新区公共服务项目用 2018/9/4
- 下一篇:今日看点 | 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通 201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