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大家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02.22-02.28)

来源:??????2021/3/4 11:47:17??????点击:
一、全国首个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在川出台

2月22日,省厅印发《四川省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从总体要求、基础工作、规划主要内容、协调论证、规划报批5个方面对四川省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明确

?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范围包括市级行政辖区内全部区域。

?规划期限为 2021-2035年,近期至 2025年,中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基准年为2020年。

?规划编制要在坚持战略引领、科学编制,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加强衔接,充分论证,公众参与的原则下进行。

《指南》明确

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应落实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突出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

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衔接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及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的生态修复任务。

? 基于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结合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识别区域生态问题,预判重大生态风险。

? 谋划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实行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逐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

? 明确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推进解决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突出生态问题,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 提出规划创新和实施的保障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指南》作为全国首个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在充分衔接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基础上,创新性的增加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并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确定修复分区,构建省—市(州)—县(区)生态修复规划三级纵向传导体系,逐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科学引导市(州)开展规划编制。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怎么编?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是重要抓手,可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确保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的用地占补平衡,为我市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提供用地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 可统计、可考核。工程项目区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能不下降、农民利益不受损等。本文提供了提纲,以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正文如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目录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目标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四、统筹安排项目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七、其他需要补充说明事项

八、附件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一)主要包括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与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阐述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二)资金保障措施:项目投资总额、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平衡情况等。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阐述工程实施生态保护防治措施以及后续管护措施等。

(四)项目监管措施:阐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

七、其他

(一)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

八、附件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二)村土地利用规划批复及规划图件(不单独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利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作出说明,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三)项目区遥感(或航空)影像图(比例尺为1:2000)。

(四)有关部门意见(农办、财政、自然资源、环保、建设、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项目涉及的有关部门出具相关规划、政策衔接、项目安排等具体意见)。

(五)评审论证意见(评审论证意见应对工程项目区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能不下降、农民利益不受损等进行说明,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平衡测算、农民意愿等进行阐述。另外,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需要对零星林地进行调整的,在论证意见中需要明确植树造林规划涉及、资金保障、责任主体等,确保项目内森林面积不减少)。

(六)其他相关材料

附表: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区基本情况。2、分村人均村庄建设用地及建设用地复垦统计表。


三、自然资源部:我国初步形成生态修复新格局

记者近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构建了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的综合治理体系,初步形成生态修复新格局。

正文如下:

 “十三五”期间,我国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控规则,将陆地、海洋生态空间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需要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入红线,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此外,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编制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布局了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等7大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等2项单项工程。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 周远波: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大家制定的全国性的第一个生态保护重大规划,在全国青藏高原、黄河、长江等重要的大江大河重要生态功能区,布设了9项重大工程,守护国家的生态安全,守住自然生产的安全边界。 

 “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开展了包括抚仙湖在内的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资金500亿元,目前实际完成的投资将近1700亿元。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副市长 朱云海:国家的山水林田湖草专项资金到位之后,大家把这部分资金作为原始资金,撬动了整个抚仙湖“十三五”以来300个亿的投入,41个山水林田湖草项目一次性开工。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 周远波:“十三五”期间,改变了原来单一生产要素的治理和单项修复工程的实施,转变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保护修复,也初步形成了新的生态修复工作的格局。 

与此同时,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700多个,面积增加2500多万公顷,总数量达到1.18万个。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态修复领域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国家探索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修复,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产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

春节期间,河南新乡辉县五龙山的大型户外主题乐园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园区修建前后的对比照片,让人不禁感叹变化之大。 

游客:之前我听说这是一个废旧的矿山,然后现在开发成一个旅游景区了,对我来说觉得挺震撼的。 

辉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韩海龙:本着谁建设谁受益这个原则,大家从一些土地政策都给予优惠,一个是基础设施大家政府先打造好,周边的环境美化,然后邀请专家,对这一块儿生态修复进行了高标准设计,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 

随着“矿山修复+旅游开展”的模式不断成熟,社会资本也纷纷加入,当地的村民也亲身经历了从上山挖矿到景区上岗的转变。 

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河北、江西、甘肃、陕西、贵州、重庆和云南等多个省份也出台了实施细则,支撑社会资本以参与、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模式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 周远波: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财政投入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来投入生态修复,使大家资金投资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使大家修复的力量进一步增加,就使资金的投入多元化。

“十三五”期间,国家还开展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两侧、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重点城市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修复废弃矿点近9000个、面积达到2.5万公顷。

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工程成效明显

记者还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和工程成效明显,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好转,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成片的红树林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鸟类栖息提供了最佳场所。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遍布养虾塘、养猪场的地方,每天有4.5万吨污水和养殖废水排入。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郭国:2017年开始生态修复,通过拆除两岸硬化建筑、硬质海堤,退塘还湿,构建植被过滤带,打造生态驳岸,对库、江、渠沿线进行生态修复。 

截止到目前,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成功修复红树林370亩、修复滨海植被30亩、人工种植红树林270亩、红树林从原有人工种植保存率不到20%增加到50%以上。 

“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7亿元,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 周远波:那么地方这种典型经验,自然资源部要认真总结,要给予政策支撑,要给必要的技术支撑,同时要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