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大家
行业动态

每周动态 | 乡村振兴(2019.3.4-2019.3.10)

来源:??????2019/3/13 15:43:12??????点击:

一、聚焦两会

习大大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作部署


         3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大大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

       习大大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学问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学问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用好深化改革法宝

       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撑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习大大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明两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再接再厉,咬定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二、政策动态

       《通知》从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机制、明确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基础金融服务扩面提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净化乡村金融环境、强化差异化监管引领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明确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增速、增量考核要求

       根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目标,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完成普惠型涉农贷款差异化考核目标,实现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同时,要实现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力争高于所在省(区、市)贷款平均增速。

优化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金融供给机制

       要求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三农”事业部、扶贫事业部的银行除外)将普惠型涉农金融业务、扶贫金融业务纳入事业部制统一管理,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激励政策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形成专业化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的金融服务供给机制。

加强银保融合,推动基础金融服务扩面提质

一是加大银行保险机构乡村服务融合力度,在服务渠道等方面发挥合力,更加便捷有效地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二是简化在空白乡镇设立简易银行和保险网点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三是科学合理推进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在不具备网点设立条件的乡镇,鼓励通过电子机具、流动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等方式实现服务覆盖。

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

一是强化保险机构风险保障功能,推进保险服务乡村振兴专业化机制建设。

二是实施保险服务乡村振兴差异化监管,加强涉农类保险产品管理,研究涉农类保险产品分层管理。

做好特殊群体金融服务,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是要做好各类现代农业主体金融服务,支撑返乡农民工等农村新兴群体的创新创业。提升特殊群体金融服务水平,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放宽老年人贷款年龄限制。

二是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扩大保险产品试点范围。

三、学术研讨


陈文胜:小农户是乡村振兴最根本的力量

       陈文胜指出,首先应科学认识到小农户在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必然存在。中国是个大国小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农户农业在相当长时期的必然存在。这是对中国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准确把握。

       第二,应全面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大国小农的重大风险。纵观现代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危机大多都在农业上找到了出路。小农户不仅是乡村振兴最广大的主体和最根本的力量,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约束和主攻方向

       第三,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战略重点。基于小农户在相当长时期必然存在的基本国情,用扩大社会化服务规模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以弥补耕地规模的先天性局限,促进小农户装备现代化与经营集约化,无疑是实现小农户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面向小农户产销服务、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提升小城镇服务小农户功能等方面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

因此,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全面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化解大国小农的困境,是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四、地方实践

(一)上海: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


1以“土地整治+”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为补足乡村地区发展短板,加大对经济薄弱镇村的扶持力度,近年来,上海探索了“土地整治+”的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郊野公园等重点项目,切实改善乡村地区基础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适时导入和孵化体验式农场、民宿等农村新业态,促进试点区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2规划统筹土地政策振兴乡村

       规划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纲”自今年3月开始,上海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提炼乡村建筑、乡村学问的要素和符号,形成“1+9”大调研“1”是归纳和概括上海与苏浙皖有别的特色;“9”是根植于上海9个涉农区,聚焦历史与文脉积淀。

基于大调研成果,上海市规土局近期将优化完善《上海市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重点强化江南田园环境肌理、江南水乡村庄布局、“粉墙黛瓦”江南民居的典型特征传承等。

此外,上海市规土局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拟开展“精品村”村庄设计试点,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乡村规划师团队不局限于规划专业,建筑、艺术、学问领域均有涉及,形成乡村规划师储备库。

      上海市规土局还从政策设计入手,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一方面,加强对村庄发展的分类引导,锁定风貌“保护村”,在现有基础上固化用地格局,进一步提升品质,优化功能;合理确定“保留村”规模,适应村庄发展需求;“撤并村”复垦为农用地或生态用地,实施集中居住,研究多元安置模式。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市镇总体规划编制,预计今年底完成约50个新市镇总体规划,2020年前完成84个,实现全覆盖。下一步将简化规划层级,建立“郊野单元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1+1”行动规划机制,启用规划调整快速通道,加强规划工作区域统筹,以促进村庄规划实施落地,优先保障农村用地需求。

(二)湖南新田:“四抓”抓出乡村振兴新名片

       新田县陶岭镇周家村被评为永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周家村村两委带领广大群众,以土地资本撬动集体经济,突出发展产业、美化生态、乡风文明,通过“四抓”来践行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田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抓改革:发掘土地价值积累资本

       从2016年到2018年,周家村多次进行土地流转、整理,将村里无劳动力耕种或村民不愿耕种的土地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到村两委,然后以村两委的名义实施外包

当时这些土地形成的价格差成了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村里利用其预期收益40000元撬动光伏发电项目、水产养殖项目、水果种植项目落户该村,实现综合土地收益达10万元以上。通过发掘土地价值积累原始资本,周家村集体经济从此风生水起。


抓主体:围绕农业开发产业链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周家村成立“三味辣椒”种植合作社后,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三味辣椒”种植加工、水产养殖、水果种植等为主导的农业产业。

       通过采取“政府+合作组织+农户”共筹资金的方式,投入200余万元通畅基地主干道160余米,建设育苗大棚6个,复垦荒土荒坡500余亩,修建排灌渠530米、机耕道275米,完善了村特色富硒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助推了产业发展。


抓根本:突出生态宜居“唱主角”

 周家村以“拆、改、清”为重点,美化生态,努力为村民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同时,以创建省级文明村以及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契机,多措并举,建设乡风文明新周家。建立了“四会一约”制度,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示范家庭”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对村内古门楼、古井、惜字塔、古公祠等古建筑进行修缮,周敦颐等先贤学问得以发扬。

抓管理:建设基层治理体系

强化基层治理是周家村防止乡村振兴走偏而建设的一道防火墙,全面推进支部“五化”建设,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构建“村党支部+农业合作社+村民自治”工作格局,周家村建立起了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

 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周家村采取“土地集中流转承包+农户种植合作”的模式。村两委主要负责收益分配,除集体资产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简单经营外,不得独立经营,村民可以通过入股的方式,与村两委共同负责经营。

为健全监管机制,周家村严格规定村两委成员不得在合作社领工资,只能从公共支出中领取工作绩效;绩效工资与工作考核、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直接挂钩制定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办法,确保合作社彰显公平原则、体现效率原则。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通过“清权”“晒权”“束权”,细化明确村干部权力“边界”及决策程序。


?本栏目稿件来源:央广网 银保监会 乡村发现 国土资源报 红星云

?本栏目稿件整理:林培彬 编辑:林家镁  审核:慕卫东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