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02.21-02.27)
一、《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解读
文章来源:土行者
2022年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2〕11号,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 阅读原文
一、【规划师论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关键技术
文章来源:规划师杂志
当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总体规划的深入推进,专项规划的研究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生态修复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其编制理念和技术方法发生重大转型,生态修复的对象逐渐由单一要素转向全域国土空间自然要素,修复理念也由工程修复转向保护优先和以自然恢复为主。文章从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体系重构的角度出发,以生态修复专项规划为主要方向开展相关理念转型和方法探索,构建了基于系统思维的“底数评价—格局构建—分区策略—行动计划—实施机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关键技术体系,支撑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以期引起业界讨论并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 阅读原文
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耕保要点专家谈
文章来源:i自然全媒体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等作为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本版邀约有关专家针对其中的耕保要点内容,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相关要求进行探讨。
? 阅读原文
三、【碳中和专辑】“双碳”目标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探究
文章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文章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导向,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双碳”的内涵及关联,探究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学问保护领域减碳增汇潜力,指出基于生态型整治、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增加绿(蓝)碳汇和土壤碳汇、资源活化再利用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并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加快标准规范研制、研发关键技术、提升公众参与等相关建议。
? 阅读原文
4
四、【碳中和专辑】基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固碳增汇探讨
文章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对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具有重大贡献,是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文章阐述了植被、土壤、其他环境条件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原理;分析了现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保护措施及其对森林、草地、农田、湿地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影响;并从规划引领、工程实施、政策制度支撑体系三个维度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主要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
? 阅读原文
一、政策“松绑”鼓励土地合并,中山加快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
文章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近日,中山市政府修订原土地合并分割政策,印发《中山市国有建设用地合并与分割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最大限度降低土地合并门槛,严控土地分割,促进土地整合利用,为企业增资扩产,加快破解土地碎片化提供政策保障。
? 阅读原文
二、韶关:修复生态,让矿山变绿变美
文章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像这样的工矿废弃地还不止一个,新丰县共有5个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复绿成效显著,而梅坑镇的矿山复垦项目不过是韶关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一个缩影。”韶关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先容,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北江流域、东江流域和拟建的南岭国家公园区域,布局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粤北南岭山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 阅读原文
三、广东4项节地技术和模式获全国推广
文章来源:广东自然资源
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以下简称《目录》),公布6种类型共23个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典型案例。其中,广东中山的“中央墩大悬臂盖梁节地技术”、云浮和清远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节地模式”入选“基础设施建设节地技术”类型。惠州秋长谷里的“乡村振兴项目开发建设节地模式”入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挖潜模式”类型。
? 阅读原文
? 来源:土行者、规划师杂志、i自然全媒体、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广东自然资源
- 上一篇:行业动态 | 空间规划(02.28-03.06) 2022/3/11
- 下一篇:行业动态 |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02.21-02. 202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