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每日资讯 | 广州增城将供应近3千套租赁性住房;深圳罗湖棚改经验为城市更新探路
1、广州增城将供应近3千套租赁性住房,户均46.4平方米
确保留用地权益归属村集体不变,政府“租用”该地块交由区属国企建设。近日,增城通过这种用地创新模式启动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将2019年底前完工,提供租赁性住房2885套。
为落实国家推进“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房地产长效调控政策,进一步保障租赁住房供给来源,增城区政府按照广州市从现有建设用地中挖掘存量资源、多途径提供租赁住房用地的要求,探索利用农村集体留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按增城区规划,在落实增城开发区园区范围内白水村120亩留用地实物留用的基础上,经与村集体充分协商,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确保留用地权益归属村集体不变,通过“租用”模式暂将该地块交由区属国有企业建设租赁性住房小区,建设成租赁住房后由政府运营50年,50年期满后再将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所有权转至白水村经济联合社名下。在村集体土地租赁期间,由增城开发区按每亩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资助,且每5年递增10%,保障村集体长期、稳定的收入。
目前,该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已完善相关的国土、规划手续,规划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3.4万平方米,共建租赁性住房2885套,户均46.4平方米。项目已于今年4月正式全面动工,计划于2019年底前完工。
增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探索租赁住房用地新途径,不仅解决了多渠道提供租赁住房用地问题,同时也为农村集体留用地高效使用和保障农村集体长期收入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2、深圳罗湖棚改经验为城市更新探路
在广东乃至全国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深圳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都称得上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样本。为了让罗湖的经验得到更快复制和推广,从而进一步推进全省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和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今年5月18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门在当地举办了一场珠三角地区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暨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现场会,组织与会人员实地观摩调研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玉龙、木棉岭、布心三大片区。
据了解,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是深圳市首个政府主导的大型棚户区改造项目。2016年12月20日,该项目即启动全面签约,仅经历了短短一年时间,便在2017年12月28日实现了全面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棚改8264户当事人已签约,居住人员93036人全部搬离,3236名师生全部安置,1133家擅改经营性门店全部关停。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创设了既符合法律要求,又符合市情、民情的棚改模式,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棚户区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引起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先容当地棚改经验做法时表示,面对这“第一难”,深圳市委、市政府通过“强区放权”改革,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罗湖棚改按照“谋、控、谈、签、拆、法”六字诀坚定推进,以硬作风,下硬功夫,完成硬任务。
在“谋”方面,创立了“政府主导+国企服务+三房建设”的棚改模式。在“控”方面,加强建筑物管控,锁定当事人房屋信息,打消“抢建博赔”欲望,确保违法建筑“零增量”。在“谈”方面,维护当事人应有权益,科学制定补偿政策。此外,在“签”方面,推出了按期搬迁奖、整体搬迁奖、购房资格奖、先交房先选房等多元激励,大大激发了当事人“早签约、早改造、早受益”的积极性;以前置协议、暂测面积等创新,有效破解了签约初期的瓶颈问题;开发“棚改云”系统,实现“云”管理,提升办事及沟通效率并确保信息安全。
当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在大力推进将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和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从系统性、综合性的高度和角度,研究交流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思路,研究提高集成整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张少康认为,棚户区改造、违法建设治理等都属于城市更新范畴,用城市更新统领各项工作,有望取得1+1>2的综合成效。
3、上海:谋划乡村振兴新路径 打造新江南田园
近日,上海市土地整理中心组织召开乡村振兴“新江南田园”试点工作布置会。上海市土地整理中心作为“新江南田园”实施推进主体,具体负责试点推进实施工作。会上,上海市土地整理中心实施管理科首先先容了乡村振兴“新江南田园”试点推进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科室工作对接安排和近期工作重点分工。随后,市土地整理中心分管领导就试点推进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上海正努力将乡村打造成“田沃宜耕,水清可濯,径通可至,林幽可隐,景美可赏,人居可适,民富可留,业优可达,乡风可咏”的新江南田园,力争走出一条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上海方案”。
近年来,上海创新规划土地政策,以郊野公园、建设用地减量化、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等为平台,推动郊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倒逼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据了解,上海正通过土地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谋划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近来,上海土地整治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也进一步拓展,土地整治工作目标已由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拓展到乡村价值发现、城乡等值化发展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综合目标上。土地整治也由工程实施为主转变为发挥平台功能为主,土地整治不断吸引科研院所、艺术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创新力量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结合不同项目区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运作,为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提供接口、留足空间。
4、成都:拍卖土地配建租赁住房并交由国有企业管理
成都市房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规划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拍卖土地上配建租赁住房管理的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成都市拍卖土地上配建租赁住房的建设、移交及运营管理等,以提高其建设质量、居住品质及运营管理水平,满足新市民的居住需求。
根据《办法》,配建租赁住房的建筑设计应纳入项目整体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在建筑材料、外形、风格、色彩方面与项目商品住房保持一致且总体和谐,并满足配建租赁住房对采光、隔音、通风的要求,日照、电梯配比等不得低于项目同期同类商品住房的建设标准,同时满足国家装配式建筑认定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
为规范租赁市场、鼓励长租,《办法》还明确,配建租赁住房应交由国有住房租赁企业运营管理,鼓励国有企业与市场化住房租赁企业合作经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配建租赁住房通过评估确定起拍租金价,并通过竞价确定成交租金价,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租赁合同期限最长可签五年。
去年以来,成都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组建国有住房租赁企业,降低个人出租住房税率,建立租赁信用管理体系,今年已入市两批国有住房租赁房源。
5、广州南浦村旧村改造 打造红木小镇
广州市三旧改造的重镇之一番禺区的旧村改造近期陆续启动。7月30日下午,位于地铁4号线上的石碁镇南浦村举行“三旧”改造项目引入合作企业股民代表投票会,意味着该村改造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位于地铁2号线和3号线沿线的洛浦街洛溪村、上漖村、厦滘村、沙溪村也进入旧村改造的规划阶段。至2020年,番禺将有22个旧村纳入改造,是广州涉及三旧改造最多的区之一。
南浦村“三旧”改造项目作为番禺区第一个旧村改造项目,拉开了全区旧村改造的序幕。目前南浦村现状只是低效利用的厂房、村民自建房,按照计划,改造后村民将搬入电梯小区房,周边将进行产业升级,打造成中式风格的“红木小镇”。
适逢市、区出台城市更新政策,在南浦村实施更新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本次改造对南浦村的村级工业园以及市莲路北侧的旧村用地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保留现状建筑质量较好的市莲路南侧村居用地,部分国有厂房用地进行微改造。其中全面更新改造范围共62.49公顷,总建筑面积68.9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房屋653幢,工业园区面积26.87万平方米。
(本栏目稿件来源:南方日报、南方日报、上海政府网和新华社内容整合、新华社、南方都市报)
- 上一篇:原创 | 《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解读与广 2018/8/2
- 下一篇:活动 | 佛山分企业举行2018年年中工作总结暨部门团建活动 20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