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动态 | 空间大数据(05.03-05.09)
一、会议动态
城市网格化大数据标准在京启动研制
近日,“新型智慧城市‘城市精细化治理’标准暨城市网格大数据标准研制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举行。会上提出,标准的制定,必须“可实行、可实践、可验证”,通过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促进政府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建立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为新型城市治理提供依据。
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建武在会上先容,工作组在城市精细化治理实践与标准化方面开展了三方面基础工作。
一是梳理了国家当前城市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分析了当前网格化管理现状。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系列标准建设情况。网格化模式明显改善了各地区的城市环境秩序,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维护效率,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二是对城市网格化大数据需求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近年来,各城市在基于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应用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网格化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模式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利用数据信息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而通过标准化能将成功经验总结固化,并带动管理模式创新,丰富公共服务内容。
三是初步建设了城市精细化治理网格大数据标准化解决方案。方案梳理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数据信息流程,建立“城市网格化数据信息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实现各个环节标准齐全,确保标准体系中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从而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使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树立具有《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8)》特征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形象。
此外,标准化工作组将从以下六个目标开展工作。
一是优化升级网格化大数据信息管理。梳理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数据信息管理事项,统筹集成现有先进经验,结合地方等新要求优化信息采集、评价、存储、应用等工作流程,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数据应用标准流程规范。
二是建立完善数据信息资源目录。突出以人为本,重点关注百姓身边事,完善数据收集机制,开展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数据摸底调查,结合需要补充整理的数据形成数据资源目录,结合基础数据库,实现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数据汇聚,为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技术支撑打下基础。
三是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大数据、北斗定位、北斗网格码、云计算、AI等先进技术与产品在网格化城市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推动城市运行实时感知、智能管理,努力实现精细化管理。
四是解决网格化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问题。基于城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数据信息,构建一个网格化数据信息公共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框架,促进若干单元的数据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对城市运行的即时分析提供技术支撑,解决城市运行管理中数据信息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
五是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项目试点。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文件,标准工作组将在在全国遴选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城市精细化治理”项目试点,聘请第三方权威认证认可机构开展符合性验证。
六是持续改进现行的标准。组织地方城市有关业务部门系统梳理目前实施标准明细,收集标准实施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从数据信息角度提出需要修改标准项目及修改内容。实现网格化大数据信息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与原体系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与大数据资源局、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平台等有效交换。
二、学术研讨
(一)面向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地图要素规范化探讨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及“互联网+地理信息”创新服务模式的推动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已成为国土、林业、水利、海洋等职能部门及其他社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地图作为空间信息表达、交流与互通的重要手段,地图要素的规范化直接影响其编制效率,对此进行研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地图要素规范化流程依次为构建地图要素规范化的关系模型、标准中规范化地图要素的实例构建和应用改进的数据库标准制图等3个步骤。
1.地图要素规范化的关系模型
为表明地图要素与空间数据复杂映射关系,笔者构建了地图要素体系与数据联动关系模型(图中,PK代表主关键字;FK代表外部关键字),并在下表中对其进行详细说明。由此建立的地图要素关系体系及“图(E1~E3、E8)-m:n-图层(E4、E7)-1:n-目标集(E5、E6)”层次关系,可以让制图人员更清晰直观地了解专题图的图层范围、图例和注记所表达的含义,并为其提供标准化的出图格式,减少制图错误。
针对数据库规范缺乏相关关系的显式表达问题,通过制图模板的预先配置,将存储了GIS数据库与专题地图要素映射关系信息的工程文件以Blob的数据类型存储在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中,待需要进行地图编辑时再导出使用,以便于制图任务流程化、快速、便捷地完成。
2.规范化地图要素的实例构建
针对土地定级、土地估价数据库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进行地图要素规范化时,要素内容具有特异性,但规范化地图要素的实例构建过程具有同一性,分为3个步骤:
(1)地图要素体系构建:数据库标准中增加规范表或示意图规定专题地图包含E1~E8等地图要素;
(2)地图要素体系映射关系表编写。按照图 2、表 1定义的关系模型表格属性结构建立表(a)~表(f),运用各表主关键字检索表格元组,编写和查验相应行内容;
(3)完善数据库标准内容。将编写完成的地图要素体系与空间数据映射关系表(a)~表(f)补充到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标准中,实现数据库标准的地图要素规范化。
3.改进数据库标准的制图流程
制图人员依据完善的数据库标准利用GISApp经过下图所示制图流程输出土地利用专题地图。
(1)构建制图模板。基于映射关系表(a)建立专题地图系列工程文件;从空间数据库中调取数据,严格参照表(a)~表(f)规定的图数联动关系,编辑配置各专题图的E1~E8地图要素及C1~C5关联信息,构建专题地图的可视化表达模板;将工程文件保存到数据库中作为制图模板,供土地利用人员数据更新后的快速出图。
(2)数据更新后的编辑制图。由于地图要素与GIS数据存在的逻辑映射关系已经存储在制图模板中,且GISApp具有“图数一体”联动制图功能,当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发生变更时,仅需联动更新专题地图的E4~E7地图要素,输出专题地图完成更新。
(3)更新数据库。保存工程文件,导入数据库实现成果更新。
在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大量涌现的背景下,发挥GIS快捷制图的优点,为土地利用人员在图件编辑、管理、应用等方面提供便利,提高土地利用专题制图和空间数据共享互通的效率,并为数据库管理人员完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标准提供借鉴。
(二)以智慧城市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区别于单纯的城市信息化,利用智慧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是新一代技术倒逼城市创新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强调通过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蕴藏着创新供给和扩大需求的巨大潜力和空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1.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其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的重要结合点和突破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设城市,用智慧的产业支撑城市,以智慧的手段治理城市,有助于促进城乡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2.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扩大内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推进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产业的出现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又引发对新一代智慧技术的巨大需求,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而基于新一代智慧技术应用构建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城市社会转型的加速,传统的管理模式日益显现出局限,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已成当务之急。而新型智慧城市通过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动,打通了城市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可有效发挥大数据在“善政、惠民、兴业”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化服务要求。
三、地方实践
(一)空间大数据推动广陵潮 “重塑”城市发展新未来
近日,第十二届扬州App和信息服务外包大会在扬州举办,数动广陵——空间大数据与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同时举行。本次论坛由扬州市政府引导,扬州市广陵区政府、云上扬州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300名嘉宾从全国各地相聚扬州广陵,涵盖智慧城市领域知名院士、国土空间规划专家、知名企事业代表等各方力量。
1.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共建智慧城市
中国测绘学会副秘书长范京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岳春山、扬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锴竑等出席论坛。论坛现场还举行了扬州市广陵区政府、武汉大学和江苏智途科技股份有限企业三方签约仪式,未来将就空间地理信息装备研发、数据获取及处理、共享交换等领域开展合作和科技攻关。
2.配套政策,扶持产业聚人才
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政府区长徐长金现场提到,广陵新城作为扬州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的重要载体,今年不断推出了“招大培强引外扶持政策”、“支撑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提升惠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扶持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在出台人才政策支撑《扬州市企业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实施办法》基础上,出台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博士进站补贴等人才政策支撑,强化政策激励,以更宽视野凝聚、吸引人才。
3.以项目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扬州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城市,目前“云上扬州”已获政府投资15.39亿元。该项目是扬州市从“数字扬州”、“智慧扬州”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的重要阶段,重点围绕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产业服务等领域展开工作,旨在打通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共建共享共用。
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地,广陵新城一直致力于打造以信息产业基地、金融集聚区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形成呼叫中心、电子商务、App开发、地理信息以及互联网五大主导产业方向,吸引200多个项目落地,包括世界五百强13家、中国五百强16家、互联网百强15家、上市企业26家。
(二)粤港澳大湾区地图首发!176幅新版广东省标准地图正式发布
4月16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召开资讯发布会,宣布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176幅新版广东省标准地图于官网正式发布使用。首次实现了除全省地图外,21个地市、121个县级行政区域均有一幅标准地图。
1.与时俱进编制标准地图,满足公众地理信息需要
广东省标准地图是指省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适合大众公开使用的系列标准化的地图产品,是依据全省各地界线画法标准结合部分专题要素需求编制而成的简单示意性地图。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地理信息需求日益旺盛。从2018年初开始,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广东省系列标准地图编制工作。第一批标准地图已于2019年初完成编制并通过审核。
据悉,2009年广东曾发布了114幅标准地图。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许多地图内容(如行政区划、道路名称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已难以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本次发布的“2019版”广东省标准地图,系广东时隔10年后再次更新标准地图。
2.新版地图内容表示更加准确权威,实用性更强
与旧版相比,“2019版”广东省标准地图地名地址、行政区域界线等内容表示更加准确权威,且都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审核自带审图号。地图类型多样,覆盖面广,涵盖了不同规格开本(比例尺)和专题要素的广东省地图,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粤东西北等区域地图及全省21个地级市、121个县级行政区域地图。首次实现了除全省地图外,各市县均有一幅标准地图。
更重要的是,新版标准地图应用广泛,实用性更强,下载后无需改动或仅经简易加工即可直接使用。能广泛用于资讯宣传用图、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地图等,也可作为编制简易的公开版地图的参考地图。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杨林安表示,发布新版广东省标准地图,可为社会各界提供多元化公益性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服务能力,促进地理信息深层次应用。同时,也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和利益,从源头上打击“问题地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精益求精,不断丰富标准地图供给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抓好省级标准地图后续服务,进一步丰富标准地图供给,提供不同开本的全要素版粤港澳大湾区地图、广东省地图及一系列广东省专题地图。同时,结合国家和省的重大战略等对地图的需求和特点,及时研制适用的标准地图并推广应用,进一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用图需求。
- 上一篇:原创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研究 2019/5/23
- 下一篇:每周动态 | 城市更新(05.02-05.08) 201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