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大家
中地原创

对开展耕地体质改造工作的思考

来源:w88win优德中文版??????2017/4/24 10:30:13??????点击:

导语:“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占补平衡政策于20142月正式提出,并于2016725日真正落地。为了应对新的占补平衡政策,国土资源部提出了耕地提质改造这一新举措。由于历史“欠账”问题严重,加上缺少经验,且时间紧迫,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耕地提质改造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往的土地整治项目工作经验,对其开展技术要点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能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面临压力

2016725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引导意见》(国土资规〔20168号)(以下简称《引导意见》),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了补改结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各地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中落实以往承诺的耕地提质改造任务。《引导意见》的颁布,意味着新时期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耕地占补平衡新政的真正落地。

应对占补平衡的新要求,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16年下半年先后颁发了有关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文件和征求意见稿来引导和规范本省今后耕地占补平衡及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然而,据统计,截至《引导意见》下发前,广东省承诺提质改造面积共25.12万亩,其中2017年底前到期的面积近12.70万亩,达总承诺面积的一半以上。根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大耕地提质改造力度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字〔20162号)规定,上述12.70万亩的提质改造任务须在20186月底前完成。总体而言,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而且由于多数地级市未开展过类似的整治工作,相关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缺乏,形势较为严峻。

二、耕地提质改造的内涵

(一)什么是耕地提质改造

根据《引导意见》,耕地提质改造是指提升耕地质量、将旱地改造为水田。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对现有耕地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壤、灌排条件、交通条件等进行提质改造,使其国家利用等提升;另一方面是对旱地、可调地类及其他有改造潜力的农用地通过防渗保水以及耕作层保护等工程措施改变土壤耕作特性,并辅以灌排、田间道路等其他工程措施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以满足水田耕作的要求。

(二)与以往实施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的区别

广东省国土部门以往实施的农用地整治项目主要以补充耕地开发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主,更多的是改善其灌排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对土壤的改良较少。而耕地提质改造工作则是在以往强调的灌排、交通等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土壤改良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占补平衡政策落到实地,达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平衡。

(三)技术重点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分别是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地下水位、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PH值、灌溉保证率以及排水条件。其中地形坡度、剖面构型是经过长时间地貌演变或土壤发育过程才形成的状态,难以人为改变,而其他8个因子均可以通过工程措施予以改善,这也是耕地提质改造工作的技术重点。

三、开展耕地提质改造的建议

(一)摸清项目区耕地现状基础条件,确定潜力空间及方向

基于上述技术重点,在开展耕地提质改造工作之初,应对项目区及其周边进行详细踏勘,同时还须结合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成果,分析项目区上述8个因子对应的分等区间,必要时可以通过取土化验的方式更加准确的把握因子的现状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确定,分析项目区耕地提质改造的潜力空间大小及限制性因子,确定提质改造的潜力方向。

(二)确定提质改造目标,制定提质改造标准

在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分析限制各因子取值的因素,确定提质改造的目标,如现有项目区耕地利用等为7等,通过潜力分析,该项目区通过提高有机质含量及土壤PH值等方式,可以提高至6等;或项目区原为旱地,通过改良表层土壤,形成防渗保水的犁底层等方式可以改造为水田。

确定目标后,则结合限制性因子的现状值,确定改造标准,如有机质含量需从2.0%提高至3.0%以上,PH值须由5.5提高至6.0-7.9之间等,从而为后续的工程措施及规划设计提供明确引导方向。

(三)明确工程措施,进行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

明确提质改造的具体工程措施(限制性因子及其对应工程措施详见表1),其中,对于在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二级工程类型区中属于滨海盐化低地工程类型区的区域或其他有着局部盐渍化的区域,可以通过修建引淡洗咸排灌系统或者客土回填抬高地下水水位等方式脱盐。

此外,对于需要客土回填的项目,在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时还必须详细调查客土的来源并对客土质量情况进行检验和比选后方可使用。

 编辑:广东中地企业 规划部 肖捷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