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大家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 空间规划(07.29-08.04)

来源:??????2019/8/8 16:08:10??????点击:

一、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与数据治理”论坛圆满召开

2019年7月26日,“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与数据治理”论坛在珠海市召开。

贾克敬所长——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展望

贾克敬所长指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应重点关注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合相关规划精华,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创新规划编制实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二是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三是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四是协调地上与地下、保护与发展等空间冲突,优选最可持续的利用方式;五是优化城镇和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形成有竞争力的活力国土;六是构建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注重历史学问传承,提升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品质;七是强化资源能源集约节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八是施行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现对国土空间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九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老、少、边、贫等特殊地区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十是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全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王浩副院长——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及空间治理的信息化需求思考

王浩副院长首先指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领域各专业学科一直在做融合互动,为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做充分的支撑。紧接着,他提出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空间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促进了数据的深度挖掘。然后,他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要强化“统一”,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建立健全分类管控机制。最后他总结,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利用遥感、模型、算法等技术进行自然资源相关的识别、测算、分析、评价,辅助规划编制过程更加精准、全面、系统化。


二、杨伟民:高度重视空间治理研究

1. 空间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个概念是空间发展,即在一定的空间,实现经济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三个发展的均衡。为什么要提空间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存在空间发展的“四大结构失衡”。一是经济与人口失衡。二是财力与人口失衡。三是土地与人口失衡。四是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失衡。

第二个概念是空间均衡,即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如何在一个空间实现均衡。

2. 空间治理的主要内容

空间治理的对象,就是空间发展,就是协调经济发展、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解决空间失衡问题。

空间治理途径或任务有这样几个:

第一是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是各地区都要重视提供生态产品。各地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重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第三是优化空间结构。主要指实行用途管制,对基本农田、生态空间的占用进行管制;建立开发许可权制度,同步鼓励生态修复、耕地复垦、实现开发权交易;优化城市、农业、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工业、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空间结构。第四是编制实施空间规划。空间规划是以空间发展为对象的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和约束开发行为的第二准则。第五是统筹生态环境治理。首先要建立生态环境治理的空间单元。第六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七是统筹使用财政转移支付。第八是实行差异化考核评价。第九是组建协调办公室,对跨行政区的空间治理要有专门的机构。


三、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点有哪些?不明白的看这里

1. 加强协调性,厘清不同层面需求并有效传导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的落实,引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侧重协调性。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如何落实好侧重协调性的要求,既关系到国家战略的落实,又关系到地方的高质量发展。一要协调落实好国家战略要求。二要协调落实好省级有关主体建设的空间需求。三要协调落实好公平和效率的需求。四要协调落实好“一张蓝图”和动态监管实施的要求。

2. 提高科学性,在新理念指引下用好新技术

习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如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意见》指出了明确方向。一要完善各项制度,在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四体系”下完善、创新分级传导机制、专家论证咨询制度、高效审批制度、定期评估制度等管理制度。二要落实新理念,敬重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及其衍生的规律。三要掌握新方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生态模拟、现实模拟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支撑科学精准的规划布局。四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四、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借鉴:当初随意圈画的自然保护区,如今尴尬了!

1. 部分自然保护区存“普遍违法”现象

时下部分自然保护区因划得过宽过大,区内原住民较多,人类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频繁,且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依赖度高,直接干扰破坏生态环境,存在“普遍违法”现象。

2. 人声鼎沸的保护区是怎样划出来的

过去,受历史条件、技术手段所限,部分自然保护区在划定时带有一定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态补偿资金。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某些地方曾经为争取生态补偿资金而随意圈划保护区,导致“过去划进去容易,如今想退出来很难”。

3. 及时开展“大体检”,化解根本矛盾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引导意见》,明确提出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勘界立标、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改革举措,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业内人士认为,应科学辩证看待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严厉打击恶意破坏自然保护区违法行为的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精细管理,统筹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呼吁,通过租赁、赎买等方式将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或个人权属土地逐步收归国有,并进行试点,优先解决核心区土地权属问题,从根源上化解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