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08.02-08.08)
为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底,自然资源部统一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践行习大大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敢闯敢试”的精神,积极会同各区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申报。
2021年1月4日
从化区鳌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以广东省综合排名第一位的成绩,获得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同意,成为首批国家级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在鳌头镇成功申报试点基础上,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动从化区申报县域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目前:
从化区已被广东省确定为粤港澳大湾区县域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唯一试点,将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一、以问题为导向 解决综合性问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针对乡村耕地细碎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综合性问题。通过“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等方式,采用“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等综合性整治手段,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是践行习大大生态文明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是自然资源部门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广州市申报并实施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重点解决城乡国土空间布局不合理、耕地破碎化、产业发展片区不够集聚、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大等问题。
(2)探索城乡联动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
解决城乡国土空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低等问题,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解决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三大举措助推实现综合整治
从化区鳌头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期3年,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期拟为5年。试点期内,主要做法包括:
(1)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为平台,同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片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等国家级示范工程。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放大改革示范效应,争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2)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充分衔接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弥合从化区南北差异,优化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探索城乡联动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3)实施“土地整治+”模式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土地整治与乡村生态、产业等相结合,盘活存量用地,打破土地碎片化、低效化、产业零散化的局面。实现项目集合、政策融合、资金结合,推动城乡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升值,丰富土地整治功能。
三、 乡村小镇将迎华丽转身
广州市实施从化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将激发农业农村地区发展动力,优化空间格局,营造美丽国土,弥合南北差距,实现田成方、河相连、林成行、居变美、业兴旺、城提质的美好愿景,将从化区打造成为中国北回归线上的精美城乡融合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样板,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高质量推进广州市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为加强耕地保护监督管理,根据自然资源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安徽省耕地卫片监督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8月3日
安徽省耕地卫片监督实施方案(试行)
为加强耕地保护监督管理,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卫片监督方案(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32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在自然资源部统一组织下,通过比对不同时期卫星遥感影像,并举证核实疑似问题卫片图斑,监督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情况。每年上半年,主要分析耕地变为林地、园地、草地以及设施农业用地等非耕地情况,研判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每年底,运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土地卫片执法成果,综合评估各市耕地保护情况特别是耕地转为非耕地有关情况,向各市政府通报情况。严肃查处和整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典型问题案例公开曝光,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推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
二、监督范围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确定的耕地状况为本底,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目标,重点监督以下内容:
(一)在耕地上绿化造林情况;
(二)在耕地上建设绿色通道情况,含铁路、公路、河渠两侧和水库周边等植树情况;
(三)在耕地上种植果树、茶树,兴建坑塘水面等情况;
(四)在耕地上种植人工草皮情况;
(五)在耕地上挖湖造景情况,含人工湖、湖库塘拓宽等情况;
(六)在耕地上修建乡村道路,建设种植设施、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等情况;
(七)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中监测发现但未纳入土地卫片执法的其他耕地变化。
其中,第(五)(六)项内容与土地卫片执法做好衔接。
三、工作安排及时间要求
(一)图斑接收。接收并分解下发自然资源部的疑似问题图斑,各级建立数据接收台账,逐一核实,严格问题整改,对账销号。省厅将所有疑似问题图斑纳入到厅“一张图”管理。
(二)核实整改。县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对下发的疑似问题图斑,组织内外业核查和合法性判定,重点对耕地变为林地、园地、草地以及设施农业用地、建设占用等非耕地情况进行核实,对核查属实的问题,及时予以制止并组织整改;对有异议的,或已经整改纠正到位的问题图斑,及时通过国土调查云进行举证;违法案件线索,要移交执法部门严肃查处。各级要建立整改跟踪监管机制,持续监督问题整改情况,确保整改落实落地。对于重大典型案件,省厅将直接立案查处或挂牌督办,处理结果公开通报。
(三)成果审核。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为填报主责单位,要认真组织对填报数据进行自检,并对图斑判定、系统录入、数据上报等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为审核直接责任单位,须严格履行审核责任,要按100%内业、不低于50%外业对县级提交的举证材料和影像进行核查,对内业不能准确判定、或者有疑问的图斑,逐个进行实地核实。接收图斑一个月内将有关情况及数据报送省厅,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整改。省厅同步对各市上报的核实举证材料和影像进行内业复核、现场调查核实,同时跟踪督促问题整改情况,并按时将有关情况报部。
(四)半年通报。每年9月底前,根据耕地卫片调查核实情况,分析各市变化态势和存在问题,综合形成上半年耕地保护分析报告。向各市通报情况。
(五)年度检查评估。每年2月底前,各市将核查及整改结果报送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汇总。每年3月底前,形成上一年度全省检查报告。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市级自查报告、土地卫片执法、自然资源督察等情况,全面分析全省耕地保护情况,通报各市政府,对典型问题案例公开曝光。
(六)数据管理。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图,根据耕地卫片监督结果,以及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等数据,适时动态更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
四、结果运用
耕地卫片监督结果中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作为考核各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重要依据。同时,耕地卫片监督工作情况纳入到省厅对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年度综合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厅成立耕地卫片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加强耕地卫片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要高度重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加强耕地保护。要成立耕地卫片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对耕地卫片监督工作全面负责,分管负责同志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加强对耕地卫片监督工作的领导,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要将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协调解决人员力量,坚决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二)强化协同配合。耕地保护监督处负责耕地卫片监督的组织实施、督促问题整改、情况通报、年度检查评估,向部报告工作情况;调查监测处负责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地理国情监测中组织做好耕地监测;执法处负责违法案件的查处,对重大违法案件直接立案查处;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接收部下发的图斑,及时分发到各市,并对市级上报成果进行审核、汇总分析;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负责数据维护和汇集更新。
(三)落实问题整改。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的发生。省厅对问题图斑持续跟踪问效,狠抓整改落实,并选取部分典型问题案例向社会公开通报。对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力的,开展警示约谈问责。
- 上一篇:行业动态 | 空间规划(08.09-08.15) 2021/8/20
- 下一篇:行业动态 | 空间规划(08.02-08.08) 2021/8/12